消費供需失調 年終獎金恐難看
2011/10/04 16:33文/黃亦筠
全球產能過剩已達08年金融海嘯時的程度。當生產量大於需求量,供需扭曲將如何衝擊台灣經濟?
華岡船務董事長洪清潭的貨船,穿梭兩岸間,運送石化原料、電子零件。最近他很煩惱,算算從去年底到現在,承攬量足足少了2成。「你去看貨運公司,每個都灰頭土臉。今年第2、3季大家都賠,今年尾牙,會很蕭條啦,」快人快語的洪清潭仔細一算,產業賠得不比2008年金融風暴時少。
【民眾不消費,供需失調】
走進美國電子賣場Best Buy,一台42吋的液晶電視,因為銷售不佳,價格竟跌到和一台499美元的9.7吋iPad同價。
向來強悍的韓國三星電子,也被低迷的消費力掃到,日前傳出液晶電視部門裁員一成。一位不願具名的貨櫃商吐苦水,液晶電視賣不出去,主要零件大尺寸面板,產能沒有出海口,「像面板大廠友達,原本一週運30大櫃,現在剩20櫃。」歐美經濟起不來,民眾不想掏出口袋的錢來消費。
「產能過剩將成為一個常態,」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預言,我們將跨入一個過剩的世界。
研究面板業的市調機構Display-Search大中華區總經理謝勤益估算,做液晶電視用的大尺寸面板,產能過剩已高達總產量的約25%,「算很嚴重了,金融海嘯08那年就是這樣的數字,」他說。過剩的25%,是供需失調加上大廠競相蓋產線的結果。
【過剩風暴肇禍者為中國】
過剩風暴的形成,肇禍者還包括不斷擴張產能的中國。除了液晶面板,當紅的能源產業更首當其衝。
7月開始,美國連番倒了包括股市寵兒Evergreen Solar在內的3家太陽能公司。一時彷彿雞瘟,曾名列全球最大太陽能電池廠德國Q-Cells,傳出財務負擔沉重,苦撐中。台灣包括茂迪、新日光、綠能在內的指標性太陽能廠,去年每股收益風光賺5元以上。但今年第1季賺的獲利,第2、3季就賠掉了。
中國的飆速擴廠,是造成台灣、歐美連鎖反應的原因。中國過去3年大力發展能源產業,政府大力補貼企業設廠。各地方政府更把能源產業家數,做為績效考核的指標,大力入股地方企業,補貼設備、土地。
中國從0,爬到全球太陽能(從上游多晶矽、到下游系統模組製造)產量已佔全球近5成。
【過剩風暴 誰能存活?】
過剩風暴,對企業是轉型的契機,更是商機的出現。9月底剛上市,友達轉投資的LED廠隆達電子,立刻碰上LED產業的春秋戰國大戰。但從上游磊晶、做到下游系統的隆達卻顯得老神在在。
「從另一個角度看,產能過剩的贏家是消費者。上游原料價格低,自然終端的LED燈價格也能降低,」隆達電子策略規劃室處長周漢章分析,反而能增加LED照明的市場滲透率。
過剩的雙核心風暴,顯然短期還看不到盡頭。產業重組、企業淘汰賽,從5到10年的週期,縮短為2到3年,隨著產能過剩成為景氣循環的常態後,成為企業不得不面對的課題。
【 更多報導 】
■ 草食男vs.肉食女》女愛抱怨、男愛嫉妒?職場男女共事30招
※更多精彩報導,詳見《天下雜誌網站》。
※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,未經同意禁止轉載。
【 更多影音新聞 】
留言列表